蘇州納米所李清文、張其沖等在高穩定性鹽殼金屬鹵化物鈣鈦礦用于光致發光和可穿戴傳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人們對電子設備的便攜性、多功能性和集成性的期待推動了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最近,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s)在能力收集、人機交互、醫療監測和自供電傳感等方面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遺憾的是,這類交互設備大多由分隔的傳感器和顯示單元組成,因而總是需要一些笨重的設備或有線連接來將輸出信號轉換為人類易讀出的形式。色彩提供了一種簡單的傳輸信息的方法,其可調的顏色屬性有望與傳感器集成,為交互式信號的可視化開辟了新的途徑。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具有特殊的光物理性質,為未來的可穿戴電子產品提供了新的機會。然而,構建自供能、應變傳感和顯示等多功能特性一體化的光致發光傳感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輕量化實驗室李清文研究員與張其沖項目研究員等提出了一種高效窄光致發光金屬鹵化物固體的水合成策略,進一步將其應用于自供電的可穿戴式光致發光傳感器。通過該策略,僅使用水作為溶劑就制備了鹽殼金屬鹵化物固體,其具有高效和狹窄的綠色排放,PLQY為87.3%。其中KBr鹽不僅提供了一個富溴的環境來鈍化鈣鈦礦的表面缺陷,而且還作為基質來提高其穩定性。該綠色環保的制備策略還可用于制備無色水性油墨和柔性光致發光薄膜。另外,該固態化合物可作為聚乙烯醇(PVA)的填料,用于TENG中的高性能正摩擦材料,所制備的TENG的輸出性能是原始TENG的2.3倍。研究者進一步構建了電壓響應范圍為0-100kPa、響應時間為125ms的可穿戴光致發光傳感器,以檢測人體的各種運動。
圖1. 固態鹽殼金屬鹵化物的制備
通過簡單的水蒸發結晶策略即可制備高發射窄半高峰寬的金屬鹵化物固體,巧妙的引入溴化鉀鹽使得難溶于水的溴化鉛完全溶解在水中,不僅賦予了材料高量子產率,還提升了產物光和熱穩定性。
圖2. 固態金屬鹵化物的穩定性及其柔性應用
得益于水蒸發結晶策略,前驅體水溶液可制備成水性墨水,通過與水性聚合物混合可以制備出柔性熒光薄膜,并且可以通過噴墨打印技術打印相關的圖案。
圖3. 固態金屬鹵化物在傳感領域的應用
作為概念驗證,研究者還構建了電壓響應范圍為0-100kPa,響應時間為125ms的可穿戴光致發光壓力傳感器,未來有望構建同時具有顯示-傳感一體化自供電集成器件,檢測人體的各種運動。
該研究工作為高發射的金屬鹵化物固體的合理設計提供了指導,并為擴展其在多功能可穿戴熒光傳感器中的應用提供了參考。相關工作以Robust Salt-Shelled Metal Halide for Highly Efficient Photoluminescence and Wearable Real-Time Human Motion Perception為題發表于Nano Energy上,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和華東理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陳龍、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賀夢,通訊作者是華東理工大學的袁雙龍副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魏磊副教授,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的張其沖項目研究員和李清文研究員。該工作獲得了中科院“率先行動”引才計劃和江蘇省青年基金項目的資助。
附件下載: